粵劇小演員傳承建功

粵劇是中國傳統戲曲之一,擁有三百年歷史,是嶺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糅合了香港的生活文化及地方色彩。隨着歲月流逝,很多大老倌年邁或已退休,要欣賞他們精湛的演出,機會可能愈來愈少了,縱然現時年青粵劇演員輩出,但要吸引觀眾目光的耀眼新星還是寥寥可數,各界特別關注這青黃不接的時期,都在想方設法希望把這藝術瑰寶傳承下去。誰料,柳暗花明,兒童粵劇綻放光芒,舉手投足都令觀眾看得心情愉快,就像古裝扮相的孩子可變出魔法般,把大家迷住了。

香港特區政府近年積極加強推動粵劇發展,於去年向粵劇發展基金注資七千萬元,資助更多本地粵劇藝術團體的演出,包括接受中、小學申請資助,在校內推行粵劇教育,培育年青人對粵劇的興趣。還有,目前約有20個本地團體教授兒童及青少年學習粵劇,其中聲輝粵劇推廣協會學員人數較多,由3歲至23歲接近80人,除課餘在本地演出外,更應邀帶小演員到海外表演包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深受觀眾熱烈喜愛,座無虛席。為傳揚粵劇國粹文化,散播希望的種子。

聲輝粵劇推廣協會創辦人、會長兼導師芳雪瑩,原是一位英文老師,由於喜愛粵劇尤其紅伶白雪仙,在職20年來亦一面學戲、演戲及至成立協會,後來更辭退高薪厚職,立志以培養小演員為己任,不辭勞苦。「我爸爸是商人,思想守舊以為戲子沒前途最初反對我學戲,及至唸大學時因考到獎學金才准我學,但前提是不能影響學業。於是我訪尋名師指導,先後隨鄧雪薇及楊劍華師傅學習做手,又隨鄺一笑及戴信華師傅學唱腔。爸爸是口硬心軟的人,後來我參加演出,他都帶朋友支持及睇我做戲。」

聲輝粵劇推廣協會創辦人兼導師芳雪瑩教導小朋友學粵劇很有心得,每次有新劇目,都會向學員句句解說,其中會講解做人道理,還示範唱腔做手,令他們從趣味中學習。
兒童演粵劇更吸引戲迷

芳雪瑩曾赴英國和澳洲唸書,之後在葵涌蘇浙公學教英文,任教三年就升任了高級學位教師,仕途很順利。但她仍然醉心粵劇,下課後沒有間斷學戲及演出,1991年與志同道合好友創立聲輝藝苑,後來獲得葵青區粵曲歌唱比賽及無線電視的粵劇比賽冠軍,並在校內開辦兒童粵劇班,同時葵青文藝協進會亦邀請她開班教小朋友。「那時開始發覺原來不少孩子都對學粵劇有興趣,而且我亦愈來愈喜歡教他們,覺得小朋友領悟力高。及後我帶學生出外表演,首次演出自己有參與,但後來知道要指導及安排學生演出是兼顧不來的,所以之後就全部由學生擔演,記得當時門票推出一兩個星期就已售罄,還收到很多不同年齡的戲迷說小朋友演出得很精彩,更要求錄製DVD售賣,最感動的有位朋友說她媽媽多年來經常失眠,但看完兒童演出後很開心,回去很快就入睡了。」一切都令她很感動,於是2008年成立了註冊慈善藝術團體――聲輝粵劇推廣協會,希望藉以栽培粵劇接班人及培養粵劇觀眾,更開始錄製學員演出的DVD,而且售賣情況相當理想呢!

很多人以為粵劇與時代脫節,為何可以令小朋友不怕艱辛去學習?芳雪瑩說其實初時來學習的小朋友一般都身兼多個興趣班,不過粵劇是有種無可替代的吸引力,令他們醉心學習。「任何興趣如跳芭蕾舞、演話劇等,可能主角只有一兩人,但粵劇一晚演出有多套折子戲,每套都有小生花旦要角,演出機會很多,而且服飾漂亮,又可以滿足小朋友角色扮演的欲望。好像5歲兒童演出《香夭》,8 歲便演《霸王別姬》,更令年長觀眾讚口不絕,熱烈拍掌。種種均令他們明白汗水換來的是無限的喜悅及成就感。」

另外,芳雪瑩又體會到培育兒童學習粵劇,對粵劇發展有莫大幫助,促使她2013年放棄中學教職正式投入協會的工作。「每次小朋友演出都大受歡迎,即使完場後,大部分觀眾都開心得捨不得離場,希望與小演員拍照,這就是小朋友的魔力。我在想,自己鍾愛粵劇,一年演出一兩次或可增加10至20個粵劇戲迷,但小朋友的演出,着實有能力將20個戲迷推至100個的。若想粵劇繼續生存並發展,必須要栽培更多兒童及青少年學習粵劇。加上要內外兼顧,由教導、排練、籌備演出及宣傳等工作繁多,身體負荷亦感吃力,於是決心辭去教職。」

目前,芳雪瑩在大角咀自資物業作為聲輝會址,逢周六及日開辦六個兒童及青少年粵劇班,每年在本地演出後,也應邀到海外演出。可幸,今年底在一位熱心長輩支持下,會遷到旺角二千呎的新會址,可添置班房及設施,招收更多學員,希望能幫助他們提升在粵劇、學業及品行上的發展。事實上,僅靠有限學費,協會經年來都入不敷支,她期望得到各界熱心人士捐助,讓協會能夠添置更多戲服、道具及設施等,參與更多演出,達到推動及傳揚粵劇文化的目標。


資深師傅楊劍華亦師亦友
學粵劇可昇華品德與毅力

聲輝小學員都有愛好粵劇的共同興趣,在學習時互相砥礪,同時對老師芳雪瑩及師公楊劍華非常尊敬。

要栽培粵劇未來接班人,當然要有出色的粵劇前輩教授,芳雪瑩誠邀了她的粵劇啟蒙師傅、已退休及移民美國的楊劍華回港教授小朋友。楊師傅13歲投身梨園,1969年開始應白雪仙邀請擔任雛鳳鳴劇團導師及武術指導達20年,曾應林家聲邀請在藝術節擔剛頌新聲劇團小生,亦是香港實驗粵劇團的發起人之一。1993年開始為聲輝排戲,2009年獲邀回港授課、編劇、教戲並擔任藝術總監,今年更獲得香港特首頒授榮譽勛章,以表揚他在推廣及傳承粵劇的貢獻。

楊師傅通常一年會回港兩次,指導聲輝小朋友練功。當日訪問時看到小學員見到楊師傅不停叫嚷師公、師公的,真情流露的喜悅,可見師生之間的親切關係,不會如以前戲班行內對師傅敬畏的模式。就請教了師傅教導小孩做戲的心得,他說:「教小朋友不會如戲班專業學員般嚴謹,好像跟他們一起玩樂一樣,但玩之中也要認真,雖然孩子練功拉筋會感痛楚,但與其他朋友仔一起經歷,到自己做到時就會非常開心,而且演出有表現時更會知道是值得的﹗」

楊師傅也會經常與孩子聊天,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及學業成績等;亦會因應小孩個性分配角色,為小演員撰寫各類新編劇本,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演出不同劇目。「粵劇傳承一定要靠演員從小學起,因骨骼較柔軟容易鍛鍊,同時思想純真更易投入及聽教。一般六歲開始學習最理想,不過聲輝亦有不少三、四歲學員跟隨哥哥姐姐一起來上堂的。」

現年79歲的楊師傅還會親自示範彎腰轉身等難度高的動作,讓學員照着做。楊師傅表示其實小朋友也很有能力及有責任心,學習粵劇可昇華孩子的個人品格,例如思想、毅力及團隊精神。他說每次看到小朋友都很開心,會盡力繼續教下去,為粵劇發展出力!


2018年聲輝獲邀赴北京參加「全國基層戲曲院團展演活動」,這是首次有粵劇參加演出的。圖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曉明、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王志民及香港特區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等在觀賞後與聲輝粵劇推廣協會會長芳雪瑩、名譽會長劉千石及小演員合照。這次演出,聲輝獲得雒樹剛部長評語:「賞心悅目,美不勝收。唱、唸、做、打,功架十足,韻味無窮。文戲、武戲,個個精采﹗」
聲輝每年都會到海外表演,以及參與慈善演出。圖為在今年7月赴新加坡參與「雛聲賀獅城粵劇慈善夜」的演出。
今年6月獲中山市委宣傳部和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邀請,參加「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灣區大戲台演出。在排練時藝術總監楊劍華遇到前輩朋友林小群和白超鴻,大家相談甚歡, 前輩看過小演員排練後也表示:藝術值得我們愛。

中原支持聲輝培育粵劇小演員



中原地產為支持聲輝粵劇推廣協會在粵劇傳承的工作,聯同中原慈善基金於未來四年贊助135.8萬元予該會作為訓練學員及演出的經費。雛聲粵韻聲輝夜2019於7月在沙田大會堂演出3天,上圖:中原地產亞太區主 席兼行政總裁暨中原慈善基金主席黃偉雄(右4)、中原慈善基金義務總幹事鄧意民 ( 右1) 出席欣賞,並與聲輝會長芳雪瑩 ( 左1)、名譽會長劉千石 ( 左3) 合照。


演出完畢後,大家上台讚揚小演員表現出色。


小演員品學兼優
海外演出增廣見聞

粵劇通常包含歷史故事,曲詞用語艱深,對於小孩子來說要背記唱誦難明的曲目,可說是不可思議。但原來只要培養出興趣,在老師一句一句的講解內容意思,說明人物性格,示範唱腔之後,聰敏的小孩子也能演活戲中人物,無論多情、驕媚、威武、剛烈角色都能駕馭起來,令人讚歎﹗


利文喆 12歲

賈寶玉《紅樓夢之大婚》(圖一)
賈寶玉《紅樓夢之大婚》 (圖二)
文萍生《胡不歸之慰妻》

利文喆5歲開始學戲,演出經驗豐富。2017年分別獲得「香港學校音樂節粵曲歌唱比賽」小學高級組平喉獨唱冠軍和「兒童及青少年粵劇折子戲公開大賽」 兒童組冠軍。斯文乖巧的文喆說自幼稚園二年班那年看到電視上的一個粵劇節目,自此就對粵劇產生興趣,覺得其中的唱唸做打有很豐富的藝術學問,例如唱曲、舞絲帶水袖及武術,還有化妝穿戴等,都想學習。「因為有興趣,所以要練習時都不覺辛苦,無論文戲及武戲都喜歡,記得有次要擔演《六國大封相》的蘇秦都有點害怕,要練坐車的基本功,如落斜坡就要做落腰的動作,幻想如真的坐車一樣。」

文喆坦言初學粵劇以玩的心態,但後來愈來愈有興趣,很喜歡前輩林家聲的唱腔及龍劍笙做戲,還有經常找任劍輝的折子戲片段來看。「我多年來用利是錢買下了粵劇前輩的盒帶、VCD 等,現在已儲了一箱,經常看看他們的演出姿態,同時模仿他們的表情呢!」

他又說演戲不會影響平時讀書,每日他都會做完學校功課才抽時間練功,逢周六就到聲輝上粵劇班,父母都很鼓勵,在芳老師及師公指導下,從劇本中學到很多中文知識及人生道理。而他最開心當然是演出時獲得觀眾的掌聲。

2017年聲輝粵劇推廣協會獲邀參與紅館的國慶回歸演出,兩位聲輝小演員利文喆及陸瑞徽更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西九文化區時表演粵劇折子戲,獲得稱讚和鼓勵。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義波將當時的情景繪畫名為《習主席與香港青少年在一起》,並成為去年12月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 「香港牽動我的心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美術創作展」的展品之一。聲輝名譽會長劉千石、會長芳雪瑩,聯同利文喆及陸瑞徽等學員到場欣賞該展品,並讚歎其畫功的細膩。

陸瑞徽 13歲

王瑞蘭《搶傘》(圖一)
王瑞蘭《搶傘》 (圖二)

陸瑞徽 ( 徽徽 ) 6 歲學粵劇,獲得2017年「兒童及青少年粵劇折子戲公開大賽」兒童組冠軍及2018年「香港學校音樂節粵曲歌唱比賽」小學高級組子喉獨唱冠軍。曾演出劇目包括《鳳閣恩仇未了情》、《紫釵記之拾釵》、《黛玉葬花》、《帝女花之庵遇》等。「很多角色我都很喜歡,不過以《白蛇傳之斷橋》 較特別,覺得自己要扮演懷孕的婦人好攪笑,還有《幻覺離恨天》中做仙女,穿着金色衣裙很漂亮呢﹗」

個性開朗活潑的徽徽說,喜歡粵劇是受到外婆影響,她自幼經常跟外婆聽粵曲及出外看粵劇,在對粵劇了解後,覺得很有香港本土文化特色,歌曲悅耳而且服裝繽紛,尤其喜歡名伶白雪仙。「我讀緊英文中學中二年級,覺得粵劇詞彙豐富而且是文言文,對我的中文有很大幫助,亦增加對中國文化及歷史的認識。我在校成績都在班上十名以內,課餘就會抽時間練習粵劇。」徽徽表示最難忘是能夠跟劇團遠赴美加表演,與同學一起練曲、演戲及遊玩,是難得的體驗。


鍾天睿 10歲

海剛峰《碎鑾輿》(圖一)
海剛峰《碎鑾輿》(圖二)

小小年紀的鍾天睿,曾演出《鳳閣恩仇未了情》的耶律君雄、《夢會太湖》的范禮、《洞庭送別》的柳毅,以及《碎鑾輿》的海剛峰,尤其演繹正直不阿的海剛峰很神似為人讚賞,原來他為演出做足了準備。「海剛峰性格剛烈,好似包青天不會濫用私權。 我上網翻查他是甚麼人,看歌詞中有『浩然正氣師包拯』這句, 我就睇包青天劇集及參考其性格表情。師公亦會不斷指點我要如 何走路、坐時如何執理衣衫,演出一次要排練兩個月。」

天睿興奮地說他3歲幾就開始到聲輝學粵劇,記得之前隨父母到長洲看神功戲,覺得服飾特別就被吸引了,他認為要做得好就要不斷練習。「老師教我們唱功咬字要準確,不然觀眾就會聽不到唱甚麼,粵劇給我帶來多學中文的機會,學校老師都說我中文較好,現在5年級要考評分試,功課較忙,但媽媽會幫我編排學習時間的。」天睿又說較喜歡任劍輝前輩,在洗澡時也會把握時間聽粵曲,而現時他在學拉小提琴,希望學習純熟後可以拉奏粵曲呢﹗

Text: Wendy
Photo: Henry, Sing Fai Cantonese Opera Promotion Association

Centaline Club Quarterly Issue 23:Season 4 / 2019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19_4Q_23/mobile/index.html#p=22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