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策.樓市新形勢

2018年上半年,樓市持續熾熱,龐大的剛性需求帶動新盤銷量暢旺,無論一、二手物業,成交呎價都屢創新高,大額成交亦紛紛湧現。據稅務局統計,今年上半年三項辣招稅(包括額外印花稅 SSD、買家印花稅 BSD、從價印花稅 DSD)的稅收總達212億港元,較去年下半年急升約27%,與去年同期比較更暴升約 55%。這反映資金持續湧入樓市,不少買家不惜支付大額辣招稅入市,他們以行動對後市投下信心的一票。

樓價高企,自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有樓的愈益富有,無樓又沒有「父幹」、「母幹」的,上車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貧富懸殊的矛盾愈益加劇,社會怨氣愈益高漲, 潛伏的社會危機愈益嚴峻。特首林鄭月娥在七一前,宣布房屋政策新措施,這當然是因為她看到房屋供求失衡下的重重危機,藉此回應民生需求。新六招中,明確將樓市分開兩個市場,除促使一手物業盡快推出市場,加徵一手物業空置稅外,重點更放在資助房屋上。首先,重新修訂資助房屋的定價,令其與市價脫勾,變相大減價,令市民更容易負擔。其次,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並加強支援過渡性房屋。

「娥六招」並非空頭支票,港府隨即宣布,將明年落成的市建局馬頭圍道項目轉為首置盤,預計年尾已可預售。這批為數約450個的優質單位,將成為首置盤的先導項目,為數年後的安達臣道大型首置項目預先測驗反應及效果,方便檢討成效及作出改善。另外,房協推出「暫租住屋」過渡性房屋計劃,撥出香港仔漁光村約200個空置單位,出租予公屋輪候人士。

誠然,這幾百伙單位,對於樓市供求失衡的困局根本杯水車薪,但肯定的是,林鄭決心先安內,定民心,再求其他發展。貴重地皮如啟德發展區,已有三塊私樓地被撥作發展公營房屋,安達臣道也有六幅私樓地改為公營房屋用地,政府情願犧牲賣地的龐大收益,也要改善房屋問題的堅決可見一斑。近期,林太更在許多場合公開表態支持填海造地。環看澳門、新加坡,還不是透過填海造地來解決土地短缺的問題。新加坡1965年立國時,土地才580平方公里,現時有721.5平方公里,增長約四分之一。澳門更厲害,單計回歸後的填海造地,廿年來增長了34%。事實上,填海從選址到公眾諮詢,再到環評研究、具體勘探,正式動工再到竣工,整個周期動輒十年以上時間,要增加土地供應就不能再蹉跎歲月,解決房屋問題,除了決心,還要坐言起行立刻行動。

林太開宗明義,一系列房屋新措施並非要打擊或壓抑樓價,而是重建置業階梯,令資助房屋更易負擔。從另一角度看,資助房屋以後將與私人房屋形成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未來升跌幅度也將不同步。私樓土地供應減少了假設需求及其他因素不變,樓價進一步被搶高的機會也相應增加,公私營房屋的差距未來將大幅拉闊。

從宏觀角度看樓市,香港身處大灣區臨海地帶,土地缺乏問題長遠可由灣區各城市的融合做出適量配合。好像澳門大學,新校區原屬珠海橫琴區,現時已納入澳門氹仔區,類似的例子可否在香港發生,值得深入探討。看近些,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通車在即,未來9+2城市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訊息流縱橫交匯,發展將一日千里。環看各界,銀行界已率先摩拳擦掌,不少本港及外資銀行已在灣區增設分行,更將灣區業務提昇至集團長遠戰略層面,由金融帶動的經濟連鎖效應未來將逐一顯現,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最高端的豪宅以及甲級寫字樓,這類需求仍可看高一線。

Centaline Club Quarterly Issue 18:Season 3 / 2018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18_3Q_18/mobile/index.html#p=3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