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中的文化角落
紅專廠創意藝術區

廣州,是繼北京、上海後的中國第三大城市,也是華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以及交通樞紐。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即將通車,未來兩地的交流亦將更加頻繁,就讓我們先拔頭籌,去廣州遊覽城中的活化景點——紅專廠創意藝術區。

門口的紅專廠標誌,以醒目的貨櫃堆砌而成,貫徹舊物活化的概念。

香港的飲食文化,和廣州一脈相傳。我們的茶樓文化,源自廣州;童年時家中飯桌常有的豆豉鯪魚,也源自廣州。豆豉鯪魚罐頭,及後更風行全國甚至海外,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這滋味。數十年過去,昔日以生產豆豉鯪魚聞名的「鷹金錢罐頭廠」廠房,今日被活化成創意藝術區,吸引了不少知名畫廊、設計工作室、藝術機構、時尚商舖、特色餐飲等陸續進駐,從生產滋味,搖身成為品味藝術的搖籃。

說起豆豉鯪魚,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十九世紀末去南洋打工的廣東勞工。據說這些勞工習慣在遠行前,帶上家鄉獨有的鯪魚乾和下飯的豆豉,用以解決路上的溫飽。後來,有人意外發現,鯪魚和豆豉混搭後,產生出特別的風味。自此,去南洋的勞工,身邊都必備這家鄉風味。1893年,第一罐豆豉鯪魚罐頭,由廣州「廣茂香罐頭廠」正式生產,該廠於1956年改制,成為國家重點企業「廣東罐頭廠」(後來易名為「鷹金錢罐頭廠」),並選址廣州員村四橫路,興建新廠房。

「鷹金錢罐頭廠」於1958年正式投入生產,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罐頭廠,除了豆豉鯪魚,還生產鳳尾魚、沙甸魚、午餐肉、茄汁豆等罐頭產品。整個廠區由數十座大小不一的舊式建築組成,由於它是早期中國與前蘇聯政府經濟合作的重點項目之一,大多數建築以蘇聯式風格為主。所謂蘇聯式建築,即以檐部、牆身、加厚牆腳組成三段式結構,左右呈中軸對稱,中間高兩邊低,冬暖夏涼。

所謂蘇聯式建築,就是左右呈中軸對稱,中間高兩邊低,加上厚牆腳,圖中這幢是明顯例子。

半個世紀後,廠房的結構漸漸不能滿足大型現代化機械生產的需要,2008年,廠方決定遷廠,原址就交還政府,並將歷史老建築以原裝的方式保存下來。被賦予新生命的廠區,改名為「紅專廠創意藝術區」。這名字象徵了罐頭廠當年設廠時的火紅歲月,大家專心致志下交出的專業水準;而園內建築又以紅色磚材為主,因此用「磚」的諧音,改了「紅專廠」這個名字。而創意園的英文名字“Redtory” 則結合了紅色“red”和工廠“factory”,既具創意,又充滿時尚感。園區內的街道,以制罐街、冷凍街、冷庫街、炸魚街、鍋爐街等命名,直接了當道出當年的廠區功能。

「紅專廠創意藝術區」佔地約170,000平方米,現時儼然成為藝術家的根據地,處處滲着濃濃的藝術氣息。漫步園內,你會發現,隆隆的機械聲,早已消失了,一幢幢老建築正安靜地沉睡着。青苔悄悄侵入,為廠房披上時尚綠衣;藤蔓偷偷爬上磚牆,裝飾了殘缺的牆身。鏽跡斑斑的舊機器,被油上新色,重新組合成藝術品,分置於不同的園區;老舊的磚瓦房,被改造成時尚的Loft,吸引許多設計師、畫家、廣告策劃等以工作室形式進駐。每逢周末,這裡更吸引許多文青和攝影發燒友來朝聖,拍照留倩影。

園區有禮品中心,想買紀念品的遊客一定滿載而歸。
廢棄了的大型機械組件,錯落於園區四周,成為別具一格的裝置藝術。
園區裡有許多共享單車,租金也只是一元起。

園區範圍頗大,怕迷路走失了方向?不用擔心,園內的廠房,每幢都標上了醒目的編號,方便識認。遊客可按自己的偏好,選定先後遊覽的區域。想看展覽的,可先去C區和E區;想隨意走走的,也可隨心亂逛,走到哪裡是哪裡,有時還會有意外的發現。E區後面的月台街,是個廢棄的火車月台,停了幾卡舊車箱,曾經進駐了特色餐廳,現正空置着,有種頹廢美。如果在園區走累了,可以租單車代步;餓了,也可以輕易找到特色食肆。悠悠閒閒,在園內暢遊大半天不亦樂乎。

舊月台,廢棄的車廂,靜止的時鐘,勾勒出滄桑的懷舊畫面,吸引遊客流連忘返。
這家餐廳,主力供應川菜,建築物一半是以紅磚砌成的舊廠房,另一半是圍繞着老榕樹而建的玻璃屋,新舊合併,創意斐然。
為了遷就榕樹,玻璃窗還開了個洞,讓樹枝伸展至屋內。
餐前小點藍莓山藥,味道清新,賣相也吸引。
百香果冷泡茶和冬瓜檸檬特飲,大大舒緩川菜中的辣勁。
路邊的紅磚人偶, 是紅專家的官方人偶。

紅專廠
地址:廣州天河區員村四橫路128號
開放時間:10:30-21:00,免費入場
網址:www.redtory.com.cn

Text: Trace
Photo: Felix

Centaline Club Quarterly Issue 15:Season 4 / 2017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17_4Q_15/mobile/index.html#p=20

你可能感興趣...